论文
-
机事不密则殆:京报、新闻纸与清政府保密统治的式微
2018-05-25 《新闻与传播研究》 邵志择满清政府对信息和传播信息的媒介都有严厉的控制措施,其专制权力的有效运作建立在论文所称的保密统治之上。这一信息控制机制一直都是有效的,直到西方人以及他们引入的新闻纸反制了清政府对信息的控制。新闻纸的大量增加与租界制度的保障使得清政府不再能维持专制统治所必须的保密统治,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晚清的信息和舆论环境。保密统治的失效不仅使清政府的权力运作处处被动,也使得权力无法控制的新型舆论政治空间得以形成,晚清政治革命的勃兴与辛亥革命的成功与此不无关系。 更多 -
从“记忆的技术”到“技术的记忆”:技术怀旧的文化实践、情感方式与关系进路
2018-05-16 《南京社会科学》 刘于思现代社会的技术进步对时间产生了奴役和破坏。不同于以媒介技术获取、存储和检索记忆信息的"记忆的技术","技术的记忆"重新纳入了人们对旧日媒介技术的情感体验,通过审美表现来表达对过时技术的美好回忆和向往,这种"技术怀旧"能够帮助人们管理由技术变迁引发的不确定性,填补新技术带来的兴奋感与旧技术象征的稳定性之间的情感隔阂,构成对自我的稳固定义。然而,文化工业对时代要素的再生产消解着真正的公共记忆,使技术怀旧沦为当下情境的再现,无法摆脱回归理想化过去的窠臼。有鉴于此,技术怀旧研究应当采取动... 更多 -
莎士比亚戏剧与中国电影文学中的病态美学比较研究
2018-05-15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徐群晖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身心病态美学对于中国电影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中国当代电影通过身心病态现象呈现的美学价值不仅体现在对非理性的社会秩序的反叛上,也深刻体现着对人的生命感性为内核的主体性的向往,同时也是表达非英雄化、相对主义价值和怪诞美学等审美现代性内涵的重要载体。此外,由于中国当代电影中的身心病态美学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中的非理性意识不谋而合,因此某种意义上也表达了全球化语境下的社会文化危机,并成为创新中国电影美学的重要契机。 更多 -
纪实与想象的张力——论安德烈·莫洛亚与欧文·斯通的传记写作
2018-05-01 《河北学刊》 徐岱; 叶健真实与虚构的矛盾在传记小说中体现得异常明显,安德烈·莫洛亚秉持传记的真实性立场,同时也主张传记应该具有一种"小说情趣",他力图在传记的纪实性材料与小说的自由想象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欧文·斯通则充分发挥小说家的丰富想象力,作品的"文学性"高于"纪实性"。从这两位作家不同的传记写作特点可以看出,与其无助地困囿于"真实与虚构的焦虑",不如将问题转化为"纪实与想象的张力",进而从"三位一体"的传记叙事的角度审视传记小说,这对深入探究传记的艺术问题不无裨益。 更多 -
当代国民阅读生态的历史演进及特点——基于《人民日报》相关报道(1949-2017)的文本分析
2018-04-23 《中国出版》 吴赟; 孙梦如作为影响力甚巨的综合性大报,《人民日报》对于阅读的相关报道直接或间接体现了中国政府对于阅读的相关政策导向,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段的国民阅读生态,并对国民阅读活动产生了实质性影响。通过梳理1949-2017年68年来《人民日报》有关"阅读"的报道文本,可从中考察中国有关阅读的政策导向和国民阅读生态的演进,并总结分析中国当代国民阅读生态的特点。 更多 -
网络社会背景下的新闻出版体制改革
2018-04-08 《中国出版》 吴飞; 林心婕互联网的发展正在给我国社会带来各种深层次变革,党和政府以及传媒业需要在新时期针对新情况及时作出自我调适和管理改革。新闻出版机制的变革既是在互联网时代下党政组织机构内部自我组织调适的新举措,也是在运用互联网思维整合各方面资源,对新闻出版工作进行全方位领导的新抓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