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 首页  学院动态  信息速递

校外专家进课堂 引领赋能促提升——央视高级编辑张翔升博士给我院学生授课

编辑:6165cc金沙总站 作者: 时间:2023-11-29 访问次数:10

1122日下午,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张翔升博士在紫金港校区给浙大新闻与国际文化传播学院学生授课。有近200名学生聆听了这堂课。

 

张博士和他的同事们

 

联系央视历史,讲课开篇张老师给同学们讲了央视新闻的早期状况。

 

央视初创时,才仅有几间房子。1958年第一次播出时,全国只有不到50台电视机。央视新闻从早期的车船、飞机送稿,逐步发展到后来的微波、卫星传送。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随着ENG的引进,电视告别了胶片时代,中国电视业的发展走上了快速路。1978年《新闻联播》正式创办,央视开始作为新闻媒体,跻身于大众传媒之林。

 

今天,中央电视台已成了可傲视群雄的世界级大台,其记者站已遍布世界各主要国家。

 

张老师说,是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电视业的发展。有意思的是,科技的更快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快捷方便的接收方式,又让电视业遇上了强劲对手和寒冬。今天,一些市、县级电视台的运作已是举步维艰,彻感阵阵寒意。

 

与纸媒不同,电视运用了最多的传播符号,如声音、图表、画面、字幕……,所以电视新闻采编要比纸媒的采编复杂许多。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电视记者,就得多动手、多实践,了解电视新闻制作的前前后后。

 

在谈及新闻定义时,张老师认为:新闻就是具有新闻价值和传播价值的人或事。

 

说及记者工作,张老师说:说繁也简,也就是四个字:找事、说事。即:找出具有新闻价值的事,用简洁的笔触,准确贴切的语言,用最快的速度把新闻传给受众。

 

想成为一名好记者,还是四个字:听话、出活。

 

张老师说:电视记者看似光鲜亮丽的背后,更多地是他们不为人知的艰辛。比如:宁夏记者来央视送稿,飞机刚起飞就遇上了空难;军事记者毛财旺进藏采访,汽车坠落深谷,经多方抢救最后才死里逃生。

 

张老师还讲了他自己下到煤矿百米井下进到工作面拍专题片的艰难过程。

 

 

张老师曾在央视《新闻联播》任过16年编辑。他用诙谐的语言,用大量的事例,讲述了他在采编工作中,包括在国外采访时遇到的种种不寻常经历,不时引来同学们阵阵笑声。

 

张老师父母都不识字。因家境艰难,所以他早早辍学。他是边打工边自学,以小学学历考上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的硕士研究生。在央视工作多年后,他又去了莫斯科大学读博士。

 

在课堂最后,张老师说:无论怎么看,校园生活都是人生最难忘、最快乐的一段时光。在浙大这花园般的校园里,他愿同学们勤读书,苦读书,让校园生活过得充实有趣,好不负韶华。

 

张老师感谢浙大让他走上了讲坛。他希望有空时常回来看望老师和同学们       

 

下课后,仍有同学围着张老师请教问题。学生们的好学精神,让张老师深为感动。

 

 

嘉宾简介

 

张翔升:留俄博士,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我校、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大兼职教授;《中央电视台新闻发展史》撰稿人、《电视新闻论集》主要责任编辑、九次获得省部级以上新闻奖,其中包括《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在《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环球时报》、《经济参考报》、《中国消费者报》等媒体均发表过作品。

 


版权所有©6165cc金沙总站   版权所有:6165cc金沙总站(China)检测有限公司-BinG百科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