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 首页  学院动态  信息速递

第十四届我校“数字全球沟通:技术、文化与政治”高级研修班暨《传播与公共》国际学术研讨会圆满结束

编辑:6165cc金沙总站 作者: 时间:2022-07-08 访问次数:276

2022年6月27日,第十四届我校“国际前沿传播理论与研究方法”高级研修班在线上开幕,海内外近百名青年学者齐聚云端,共享学术盛宴。

本届暑期研修班的主题是“数字全球沟通:技术、文化与政治”,由我校、威斯康星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中国新闻史学会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委员会和中国新闻史学会网络传播史委员会联合主办,6165cc金沙总站创办的《Communication and the Public》与《中国传媒报告》为本次活动的支持学刊。


开幕式

研修班开班首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潘忠党教授、6165cc金沙总站院长韦路教授分别发表开幕致辞。



潘忠党教授指出学习是为了掌握更多的分析手段和理论资源,研究是在考察中国的现实问题当中提炼真知灼见。学术品位,要扎实于上,灵巧次之;缜密为上,宏大次之;清晰、准确为上,文采、修辞次之。做研究,尤其是经验研究,需要有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态势,要直面中国的现实状况,系统扎实地研究,考察中国的现实问题。

随后,6165cc金沙总站院长韦路教授向联合主办方及主讲嘉宾致谢,对与会学员表示热烈欢迎。

韦院长表示,今年浙大暑期研修班将“数字全球沟通:技术、文化与政治”作为主题,希望能够通过各种视角、不同尺度、多种方法来共同阐释数字全球化转型的过程、语境和政治也特别希望研修班能够孵化一些传播学领域新的灵感、新的概念、新的理论、新的思想,为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提供力量。



系列讲座

开幕致辞后,研修班正式拉开帷幕。首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潘忠党教授进行了题为“我们在如何重建‘元’的范畴——‘认知的反身性’的一点儿探讨”的演讲。

潘忠党教授以自己的经验研究项目为例,以布尔迪厄“认知的反身性”作为统领的概念,来指代他所做的经验研究项目考察的对象,换言之,从经验的路径界定和讨论社会认识论的问题。



6月27日下午,我校吴飞教授进行了主题为“共鸣的数字共同体:公共领域的结构再转型”的演讲。

吴飞老师从视频谈起,让同学们思考我们现持有的观点的依据和理由是什么、所掌握的依据又是否科学,接着老师从公共领域的理论源流与核心观念、数字公共领域发生了什么变化、如何理解这些变化、建立怎么样的理论模型来阐释数字共同体。



6月27日晚上,6165cc金沙总站方兴东教授进行了主题为“全球数字传播基本格局和范式转变”的演讲,从“重新认识互联网”、“国际传播范式转变”和“俄乌冲突算法认知战”三部分展开。



6月28日上午,宾夕法尼亚大学杨国斌教授以“事件、情感及数字公众的形成”为主题进行了演讲。

杨国斌教授从2022年以来网上公众舆论的发展引入,从具体问题出发,和大家一起探讨了社交媒体时代的公众参与、互联网文化和政治等问题。杨国斌教授认为虽然互联网公共表达与参与的形式不断变化,但公共表达和参与一直保持一定的态势,从数字公众、事件、情感等角度进一步阐述其与公共舆论的关系。



6月28日下午,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张玮玉老师进行了题为“From Civic Tech to Civic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演讲。

上半场,张玮玉副教授从Gov Tech、CSO Tech、Civic Tech Entity三个角度解释什么是Civic Tech,并向同学们介绍了相关研究的研究方法以及分类。下半场,同学们被分为十组讨论大学生入学考试成绩算法、公司雇员录用算法、外卖平台算法、人脸识别第一案等案例,帮助同学们在讨论中更深入地理解人工智能发展与应用和公民价值的统一。



6月29日上午,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的于海青教授带来了题为“Digital China as Method: Western Knowledge Production about China”的演讲。

她结合对西方数字中国研究的批判,引出新书:WeChat and the Chinese Diaspora: Digital transnationalism in the era of China’s rise. 于海青教授指出,全球新冠疫情和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促使许多人重新思考我们进行数字中国研究的方法和方向。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我们如何进行研究,例如访问、收集和分析经验数据……



6月29日下午,阿姆斯特丹大学Thomas Poell教授带来了题为“Platform and App Studies”的演讲。

他对平台这一概念进行了阐释,并且介绍了它是如何在不同的理论传统中发展的,对平台研究领域概念基础的历史进行了说明。



6月30日上午,香港城市大学的林芬副教授以“知北游:浅谈数字社会学的道与术”为主题进行了演讲。

林芬副教授指出,不要担心被人批评眼高手低,其实很多人也并不能做到“眼高”。“眼高”,要多读书,多读那些可能看似无用的书,非常专业化但极度无趣的文章。



学员分组汇报点评

6月30日下午,共有14位研修班学员分享了他们正在撰写的研究论文与毕业论文。6165cc金沙总站的李东晓、李思悦、李红涛、吴红雨老师们进行了精彩的点评,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大收获。



闭幕式

学员汇报结束后,刘颖老师宣读了优秀学员名单,并邀请优秀学员代表,来自浙大城市学院的朱滨老师发表感想。随后洪宇副院长做了总结发言,宣布暑期班圆满结束!



“重访数字化转型的媒介政治与社会想象”

国际学术研讨会

7月1日下午,“重访数字化转型的媒介政治与社会想象”(Revisiting Politics & Poetics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线上举办,由《Communication and the Public》期刊联合主编、香港城市大学的黄懿慧教授致开幕词。



在洪宇副院长、刘颖副教授、林健老师、孙宇老师的主持下,各位嘉宾围绕论坛主题展开了精彩的学术分享。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的于海青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孙萍老师、我校特聘研究员孙宇老师就“Datafication and Digital Culture”这一话题展开分享。阿姆斯特丹大学的Thomas Poell教授带来了题为“Platforms & Culture Production”的讲座,伯恩茅斯大学的Scott Wright教授带来了题为“From Comment Spaces to Weibo: Building Constructive Online Engagement for Journalists”的讲座。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张玮玉副教授、锡耶纳大学的Gianluigi Negro副教授、西蒙菲莎大学的Siyuan Yin副教授围绕“Participation and the Publics”这一话题进行分享。我校的百人计划研究员林健老师、维也纳应用艺术大学的Clemens Apprich教授、香港城市大学的林芬副教授就话题“Automation, AI and the Future of media”进行探讨。




最后,在洪宇副院长的主持下,各位嘉宾针对媒体和媒体政治概念化、数字与历史和地域以及社会的联系、未来的研究话题等问题进行了圆桌讨论。













版权所有©6165cc金沙总站   版权所有:6165cc金沙总站(China)检测有限公司-BinG百科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