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当前位置 : 首页  banner

“走向数字:构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科”学术论坛 ——暨“我校数字沟通研究中心”成立大会隆重召开

编辑:6165cc金沙总站 作者: 时间:2020-12-28 访问次数:1664

2020年12月27日,“走向数字:构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科”学术论坛——暨“我校数字沟通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我校紫金港校区求是大讲堂隆重举行。

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国贤,我校校长吴朝晖院士,国务院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唐绪军出席会议,来自国内高校新闻学院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科体系的未来建构。

我校校长吴朝晖院士代表主办单位致辞。他指出,今天在这里共同见证我校数字沟通研究中心成立,既彰显了我校加快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的坚定决心,也昭示了学校推进新文科建设的坚强信心。数字革命正在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重塑着人类的时空观念和生活方式。从交往的方式来看,数字沟通的发展为全球的合作交往提供新的途径;从传播的形态来看,数字沟通的发展为媒体深度融合提供新的思路;从育人的模式来看,数字沟通的发展为传媒新人的培养提供新的方向。吴朝晖对数字沟通研究中心的发展提出三点展望:一是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共同培养引领未来的传媒人才;二是树立数字创新意识,共同推进面向前沿的传播研究;三是增强大局功能价值,共同示范双向赋能的时代强局。他希望,学界业界紧密合作,加快建设数字沟通研究中心,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为促进新时代的文化繁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米博华教授致辞。他指出,当前,我们已经跻身于百年变局的历史进程之中,已经开始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的进程之中,已经聚焦于数字技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制高点。浙江经济发展强劲、体量巨大,也是数字化技术应用最为广泛和产业效能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我校是国家重点大学,人才荟萃、实力雄厚,发展势头强劲,数字沟通研究中心应运而生。新闻教育界始终密切关注以数字化作为基础科学的新闻媒体的超常发展,积极应对互联网时代对新闻教育事业提出的课题和挑战。数字化时代,新闻学教育的转型、升级、改造,是一项要持续多年的巨大工程,需要学界同行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闻理论和学术体系,更好服务和奉献民族复兴大业做出贡献。

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朱国贤致辞。他指出,浙江是全国数字经济先行省份,数字赋能是浙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举措。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蓬勃发展,为新闻传播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革新。浙江高度重视新闻传播创新性发展,早在2014年,省委宣传部就与我校签署了共建6165cc金沙总站的协议,探索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机制。今天成立我校数字沟通研究中心,是我校立足数字技术和新闻传播学科交叉、着眼于数字媒介的革命性变化下,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做出的重要决定,必将进一步推动我校新闻传播学科全面转型升级,助力浙大“双一流”建设,为形成数字沟通的中国经验、中国范式做出浙江和浙大应有的贡献。朱国贤强调,面对数字技术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要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关系,既要主动适应以数字为核心的多技术跨界融合沟通,也要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正确舆论导向,不断提升新闻传播能力和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接下来,省委宣传部也将进一步加大支持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科建设的力度,强化部校共建,完善培养机制,助力我校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会上举行了“我校数字沟通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国贤,我校校长吴朝晖院士,国务院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唐绪军教授,我校文科资深教授、我校数字沟通研究中心主任黄旦教授共同上台,与参会嘉宾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本次大会开幕式由6165cc金沙总站院长韦路教授主持。韦路教授在会上也对出席本次大会的嘉宾表示了诚挚的谢意与热烈的欢迎。开幕式和成立仪式环节结束后,主题演讲正式开始。

人民网监事会主席、人民网研究院院长唐维红的演讲主题为“纵深推进:

数字化时代的内容主业与媒体融合”。她指出,我校数字沟通研究中心的成立,恰逢其时、意义重大,顺应了数字技术与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开创了媒介沟通的新领域,丰富了新闻传播的新内涵,是推进构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科的重要举措。唐维红从人民网在内容建设、数字技术运用及未来发展等几个方面进一步提出,深耕内容主业,重视数字内容表达创新;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助力社会治理创新;聚焦内容科技,赋能行业发展;重视人才培养,期待与高校深化合作。唐维红表示,杭州是创新活力之城,数字技术蓬勃发展。我校是百年名校,文理学科建设成果斐然。此次成立“我校数字沟通研究中心”,必将进一步丰富我校学科建设,为构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科积累经验、贡献力量。

我校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我校求是特聘教授尹建伟发表了主题为“IT技术赋能数字传媒——新模式 新变革 新机遇”的演讲。他提出,从人类百万年历史看,创新呈指数增长,IT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传媒的服务化功能显现。在传统传媒面临困境的现状下,新传媒通过云平台、大数据和移动传播,采用一对多的组播或一对一的精准、双向传播方式,重服务、重交互、重个性,形成了以社交传播为基础的新型传播模式,打破了片面地强调“内容为王”的定律,构建了人与内容的连接器,疫情更是新传媒的加速器。尹建伟表示,IT技术赋能新传媒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懂企业,知我相,在精准管理与智能决策、跨界版权管理、非接触企业运作、随处运营等方面赋能;懂用户,知他相,在用户精准画像、用户行为关联、服务智能交互、用户体验计算、个人信息助理、智能客服服务等方面赋能;懂生态,知人相,在服务模式设计、服务网络与治理、可信虚拟服务交易、众智科学与生态协同等方面赋能;懂产品,知众生相,在内容生产、呈现、组织、传播等方面赋能。

我校文科资深教授、“我校数字沟通研究中心”主任黄旦围绕“数字沟通:新闻传播学科的新方向”这一主题,从传播媒介与学科的演化历史引入,首先讲述了大众传播范式与新闻传播学,随后对数字沟通做了进一步阐释。黄旦表示,大众传播范式是一种封闭式的结构,标准化运作,由点到面的辐射,通过时间的连续形成复制的现实感,是身体不在场的在场,通过传递和接收(指示和跟随)生产出了自己的合法性话语系统。而数字沟通,是大众传播时代的终结,作为数字的媒介,分为数字材料、数字计算、数字呈现三个维度,沟通则包括社会、技术、文本等多种层面的交互性,发送性接收,信息即实在。黄旦进一步提出,数字沟通学,开启学科的新想象,是新闻传播学科的重构,是计算机科学的思维和方法与新闻传播学科的融合,亟需新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是一种新的研究方式和领域。我校数字沟通研究中心,将以数字沟通为问题域,围绕数字沟通理论和研究方法、媒介与沟通的历史变迁、数字沟通社会实践和治理、数字融媒体新闻和文化、数字全球沟通和国家话语权等方面展开研究,与我校的新闻传播学科建设相呼应、相支撑。

据悉,当天下午,在6165cc金沙总站新大楼进行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赠树仪式,举办了“走向数字:构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科”圆桌论坛,专家学者们围绕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科体系的建设发表真知灼见。

此后,6165cc金沙总站将立足于数字技术与新闻传播学科的交叉点,着眼于数字媒介的变化革新,以数字沟通为问题域,聚各方力量,创建具有中国特色浙大特点的新闻传播学科,为学科的发展乃至新文科建设提供浙大经验和示范,也为形成数字沟通的中国经验、中国理论和中国范式做出贡献。


版权所有©6165cc金沙总站   版权所有:6165cc金沙总站(China)检测有限公司-BinG百科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