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到7月28日,我校文化创意产业融合论坛在杭州隆重召开。浙江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浙江省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胡坚在开幕式上向会议嘉宾介绍了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局长赵群筠在开幕式上介绍了杭州运河文化产业带建设的经典案例,及其在艺术创意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华东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以及澳门大学、日本SATELIGHT动画公司等学界和业界专家围绕不同学科视角下的文化产业融合主题做了精彩的演讲和研讨。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浙江省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胡坚指出,中国文化产业要着眼大局大势,抢抓发展机遇,着力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文化发展大平台。胡坚主任指出,对于文化产业来说,传承和创新致关重要。我们应努力将优秀的地域文化遗产转化为支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源动力,从而充分发掘出优秀的民族精神内涵,进而将其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此外,全社会都要努力推动文化产业和新媒体的深度融合,从而使新媒体产业成为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核心竞争力。
北京舞蹈学院邓佑玲校长指出,我校与北京电影学院之间的校校合作,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必须将艺术人才培养的关口前移。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势必要求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电影、设计等艺术门类与经济学、传播学、管理学、现代科技等学科进行深度融合、交叉发展。依靠单一学科发展文化产业是没有出路的。邓校长指出,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文化产业的审美形式和传播方式日新月异,但是我们始终要坚持内容优先、受众优先的理念,以高品质的艺术作品服务人民、引导人民。
中央音乐学院院务委员会主任、原中央音乐学院书记逄焕磊指出,音乐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内容,其社会需求必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而不断增加。而优质的音乐服务也必然同时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欢迎。当前,5G技术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既为开发出更多更好的音乐服务产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平台和机遇。同时,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也给音乐产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此,我们必须思考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媒体技术革命究竟能为我们带来多少机遇;二是我们如何在新一轮文化竞争中立于脱颖而出。
中国西方音乐学会会长、上海音乐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原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杨燕迪指出,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在当前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来讨论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融合非常有必要。如我本人主要从事古典音乐和严肃音乐方面的工作。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到来,音乐的传播、普及和教育等均面临巨大的转型和机遇。而如何面对这种情势,音乐界非常需要来自其他界别的经验和参照。我相信,音乐在新的时代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人们也愈来愈呼唤和期待真正具有质量、有特色的艺术内容。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文化产业学科带头人单世联指出,所谓文化产业的融合,首先是指相对独立的文化(核心是艺术)内容、形式与更广大的社会生活的融合,此即人生的艺术化或艺术的生活化,即美学成为伦理学。在这个基础上,文化与旅游、与经济、与科技、与城市更新、与乡村重建等的融合才能有实质的意义和效果。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主要不是经济增长,而是改变我们的生活,使人的生活得以实现。
华东师范大学文化产业学科的带头人、编创中心主任刘秀梅,立足数字媒体节目生产的角度对不同学科融合创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出了以下愿景。所谓整合即运用跨文化、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发掘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进行创新、创意、研发与设计。具体表现为将其孵化为具象的、直观且有灵动感的产品,比如将民间故事制作成微电影等。然后,通过对文化产品普世价值的媒体传播,潜移默化的提升大众对自身文化的传承意识。
本次论坛的举办人徐群晖指出:随着5G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成熟,文化产业日益呈现出精英化教育与基础化教育的融合趋势。文化产业虽然可以通过文化体验创造无限的经济价值,但是,社会潜在的消费至今远未得到满足。因此,必须对文化产业这一全新的领域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文化产业学科涉及的专业门类跨度较大。由于种种原因,学界对文化产业的研究范围更多的局限于设计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领域。加强设计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领域的研究,确实能有效促进文化旅游业和电商平台的发展,但是,过度关注以上研究领域,容易忽略文化产业的多元性和全面性内涵。因此,本次学术论坛试图立足不同学科视角下的文化产业融合研究,以深入拓展文化产业研究的学术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