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6日,第四届中国电视研究年在杭州华北饭店举行。会议由6165cc金沙总站、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联合发起。我校是本次会议的轮值主席访。会议邀请了全国致力于视听媒体研究和运营的各界翘楚,围绕“智媒时代的电视发展”的主题进行了丰富而深入的探讨。
本次会议由6165cc金沙总站党委书记王庆文主持,我校党委宣传部部长应飚致开幕词。
应飚首先介绍了我校及6165cc金沙总站的发展历史和目前已取得的成就,并就目前电视在智能时代遇到的挑战和困境作了基于学科发展视角的分析。他指出,电视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仍然在发挥着主导性作用,而后续如何与新媒体技术融合值得深入探讨。最后他代表主办方衷心感谢参会嘉宾,并期待学界、业界进一步深入互动,为电视发展奉献力量。
开幕式结束后,6165cc金沙总站院长助理赵瑜主持了学术开题演讲,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吕新雨、中国传媒大学受众研究中心主任刘燕南、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吴飞、6165cc金沙总站求是特聘教授吴飞作为嘉宾分别发表了主题演讲。开题嘉宾分别从传播政治经济学、媒介融合下的受众研究、人工智能与可计算社会学、短视频与传播伦理等角度,面对媒介社会的真问题,提供了多元的学术路径。
随后,我校影视艺术与新媒体学系副主任林玮主持了业界主旨演讲,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总经理丁迈、浙江卫视副总监周冬梅、今日头条广电媒体合作总监张骥文作为嘉宾分别发表了主题演讲。业界嘉宾分别就智能终端大数据在收视调查中的应用、媒体融合下电视综艺节目的创作、人工智能对广电媒体融合的促进作用等议题,回应视听媒体行业热点,提供了独到的业界视角。
当日下午,围绕“中国电视发展的结构性问题与解决路径”和“智媒时代的中国电视”分别举行了平行论坛。
平行论坛一由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新闻系副教授吴畅畅主持,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张慧瑜、我校影视艺术与新媒体学系副主任林玮、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姬德强、我校影视艺术与新媒体学系主任教授赵瑜作为嘉宾出席了论坛。五位学者分别就社交媒体时代广电媒体的困境与突围、智媒时代的广电媒体改革、中国电视的再公共化、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运动及其在地公共性、平台化时代的电视业和电视市场的构成与结构性问题等议题展开讨论。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吕新雨对嘉宾的主旨发言进行点评。
平行论坛二由我校广播电影电视研究所副所长周丽英主持。中国人民大学何天平、武汉大学张卓、周红莉、中国传媒大学王宛艺、我校杨友鹏、中国传媒大学袁玥、苏州大学郑昕遥、崔冰作为嘉宾出席分论坛,就视听媒体行业的新现象及其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了主题报告。
与此同时,第二届同济、浙大、苏大媒介文化工作坊也如期举行,6165cc金沙总站党委书记王庆文、苏州大学传媒学院院长陈龙分别致辞。到场嘉宾就“算法伦理与媒介社会”展开丰富而深入的探讨。
苏州大学传媒学院院长陈龙、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蒋原伦、同济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主任柳珊、我校影视艺术与新媒体学系副主任邱戈、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助理徐翔、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广告专业主任梅明丽、我校影视艺术与新媒体学系副主任林玮分别发表演讲并参与讨论。
下午3点30分至5点30分,第四届年中国电视研究年会业界圆桌会议在华北饭店一楼会议中心举行。6165cc金沙总站院长助理赵瑜担任主持。浙江卫视节目中心主任助理,《奔跑吧》栏目总导演姚译添、合心传媒创办人,《向往的生活》栏目总导演王征宇、《幻乐之城》栏目总导演安德胜、唯众传媒新媒体部总监,《心动的信号》栏目制片人沈燕、东方明珠新媒体/SMG媒体版权运营总监赵元珂作为嘉宾出席并发言。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新闻系副教授吴畅畅、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姬德强作为学术对谈人出席并发言。
业界圆桌论坛从“如何吸引95后的观众”入题,姚译添从受众心理出发,指出综艺节目创作应当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表达正向态度;王征宇则从生产者和观看者的区别角度,提出引领比知道95后需要什么的更重要;安德胜指出电视节目形态的变化规律,认为从业者应当用符合当下观众审美的方式来打造节目;沈燕谈到了青年潮流文化对网络综艺的影响,并对当前的发展氛围表示乐观;赵元珂关注电视行业本身的发展,对当前的电视产业发展环境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此外业界嘉宾还就学界关注的行业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针对青年受众的争夺与产品迭代、高品质的娱乐、良性视听市场的形成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最后,业界嘉宾与现场观众进行互动,就与会者关心的问题进行积极回应。
本次年会议程丰富,讨论主题紧跟视听传播发展前沿,打破对话壁垒,聚合学界观点和业界思考,产生了丰硕的讨论成果。与会者表示,智媒时代,如何借助科技力量发展实现电视行业有规则、有秩序、有质量的发展,不仅需要学界和业界持续的思维碰撞,更需要这代媒体人永不停歇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