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 首页  学院动态  信息速递

当东方剑桥遇上英国牛津 | 2018暑期浙大—牛津媒体创业创新工作坊圆满结束

编辑:wsgl 作者:wsgl 时间:2018-08-02 访问次数:2499

当东方剑桥遇上英国牛津,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2018年7月16到23日,6165cc金沙总站16名学生在赵瑜教授的带领下赴英国牛津大学参加“2018浙大-牛津媒体创业创新工作坊”。本次工作坊以数字转型背景下的媒体创业创新能力培养为主题,邀请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牛津大学路透新闻研究中心的教授针对相关内容进行授课,并组织参观了英国媒体每日电讯报集团。


聆听讲座:前沿动态与学术思想的碰撞

工作坊期间,7位学界大咖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学术盛宴。他们从个人深耕的领域切入,在不同的维度下展示了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全球媒体创新趋势。

 1.jpg

工作坊里的第一堂课由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孟冰纯教授带来。她围绕着媒体融合时代创意劳工这一话题展示了她对信息技术和创意经济的独特观察;牛津大学路透新闻研究中心的Alexandra Borchardt教授则针对最新的全球调查数据,对数字时代媒体的趋势与挑战做了精彩的分享;牛津赛德商学院的Felipe Thomaz教授关于“数字转型与市场营销未来”的课程针对最时新的技术,如AI、区块链等,为同学们展开了一幅前沿的技术画卷;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Eric Thun教授则围绕着全球价值链这一关键词,让大家思考公司战略的选择要点。之后,来自牛津大学的Marc Ventresca教授为大家介绍了数字技术与创新创业融合方面的具体实践;Paul Lashmar教授则以英国为主要视角来看待数字化时代的新闻媒体转型;对中国媒体有着深刻研究的Hugo de Burgh教授则从中英对比的全新视角让同学们重新认识并思考了中国的媒体现状。 

教授们的讲座都不是单方面的灌输,在讲座中,教授们与同学们讨论了区块链、互联网企业、中国新闻媒体的特殊性等一系列话题。全英文的授课环境并未成为同学学习知识的阻碍,“经过几天的适应,同学们很好地适应了海外教学模式,还开始尝试以跨学科的视角观察媒体融合实践,大家的口语表达也有了大幅提高。”本次带队的赵瑜教授如此评价。

不仅有教授的专业加持,牛津大学中国学联创新部部长戚蓬勃也来到工作坊中,从一个中国留学生的角度,分享了在牛津大学的学习体验。如何申请留学?如何融入当地同学?这都是同学们关心的话题,戚蓬勃也以个人的经验展开,做了接地气的分享。

 

参观媒体:探秘英国大报Daily Telegraph

7月19日,全体同学参观了英国媒体每日电讯报,在每日电讯报工作53年的资深报人George给同学们介绍了整个编辑部的构成和报社的运营模式,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每日电讯报的魅力所在。首位跻身于每日电讯报的张巨带同学们参观了新闻的编辑平台,并介绍了语言、文化等的差异对自身职业发展有什么不同,以及自己是怎样跨进英国媒体门槛的,并鼓励同学们提升专业技能,珍惜实习机会。

 2.jpg



成果报告:在牛津大学展示来自浙江的思考 

7月21日下午,我校赴牛津媒体创新与创业工作坊于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的报告厅进行了结业展示。赵瑜教授、牛津大学Eric Thun教授以及来自复旦大学的徐佳教授担任评委。16位同学分为8组以全英文的形式汇报了自己在牛津学习期间的成果。成员们的汇报主题丰富,从短视频、微信小程序等前沿动态到区块链、粉丝经济等热门话题,不仅展示了对媒体前沿动态的关注,也凸显了这几天在工作坊中对于媒介创新、数字媒体的个人见解。围绕梨视频、微信小程序和粉丝社群主题的三个展示小组经教授们的讨论,被评选为本次结业展示中的优秀小组。

 3.jpg





“用外语展示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同学们完成的很好。而且同学们的展示也让我了解到了过去我所不知道的中国媒体。”Eric Thun教授在结业展示的最后说道。 


收获感悟:学传媒要紧跟潮流,放眼世界

陈芷茵:我觉得牛津工作坊很酷,特别是解锁了好多很难搜集到的新闻数据,感觉他们真的是走在学术前沿,潮流尖端。

徐奕宁:七天的工作坊凝聚了各位教授精彩的见解,带领我从传媒看向其他领域,从传媒看世界。七天的学习既让我更深地理解了传统媒体,又让我看到很多新鲜视角。印象最深的是与Paul Lashmar教授的互动。他解答了我的困惑:作为一个传播学学子,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我们要意识到变化或许早已发生,接受它,不畏惧,不讨好,是极其重要的态度。

陈天宁:在牛津的课堂上最奇妙的体验是看到了不同视角下的数字媒体:市场营销视角下的媒体和平台、外国学者眼中的中英两国媒体等等……在一周时间里接触到那么多新鲜的理论和思考,牛津之行短暂却弥足珍贵。

陆理宁:对于很多有关媒介、有关经济的前沿概念,我其实一直存在误解与疑惑,在课堂上,老师们深入浅出,给了我理解的框架,以此为契机产生兴趣,让我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继续进步。

吴琼:感受到中外课堂有不一样的侧重点和氛围,收获颇多。印象最深的是价值链,一定要保持创新活力才能维护、改善自己在价值链中的地位,保证竞争力。

 

在英国一周的短暂交流让每位同学都收获颇丰。此次文化交流之旅使同学们在学术上开拓了视野,提高了思维灵活性,加强了对专业理论的理解,助力大家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更好发展。

 

 

编辑:陆理宁、郝文琦

 

版权所有©6165cc金沙总站   版权所有:6165cc金沙总站(China)检测有限公司-BinG百科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