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8日下午,在6165cc金沙总站的潘一禾老师的邀请下,塔里木大学的张霞老师向13级本科生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同学们分享了她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经验。
张霞老师出生在新疆,又在新疆塔里木大学教学多年,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汉语教学经验。此次正值张老师来到浙大进修学习的时期,我们也就有幸邀请到了她来给我们分享她的教学经验和跨文化交流体验。
在分享中,张老师主要从新疆的地理环境、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差异、风俗习惯、汉语教学方法等方面为我们作了一次十分详细的讲述,最后我们还经历了问答互动环节,她又细致地为大家的提问作了解答。
张老师在分享中讲到,新疆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当地的人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体系和文化习俗,而且新疆还是一个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这让新疆的社会文化环境变得更加复杂。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自然也塑造了一方的语言文化。比如在新疆,正如张霞老师所说的那样,当地人对于牛羊的感情十分深厚,由此而产生了许多用以表达牛羊的其他词汇。当地人称赞人很美的时候,往往把人的双眼比作是羊的眼睛。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当地人与羊的关系非常密切,很多牧民以牧羊为生。由此可见,人类的语言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紧密相关。
在这样的环境下,新疆人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民族语言,与我们汉语有很大的差异。新疆人民的语言是拼音文字,而我们汉语是象形文字,所以在教新疆少数民族的孩子汉语时,张老师也同样遇到了很多其他人教外国人汉语一样的困难。
不过张老师表示,她现在的教学对象是针对大学的预科生,而且是速成班,所以学生的汉语基础还是有的,只是需要再让同学们系统的学习一下汉语知识就能通过国家标准的汉语四级考试,然后顺利进入大学学习。
当同学们问到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时,张老师表示,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难点,主要体现在思维理解和语法逻辑上。关于思维理解,张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她说在新疆学生眼中,他们对于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最感兴趣的是《西游记》,而对于其他的名著,当地的学生感到无法理解,尤其是《红楼梦》,他们无法理解书中所描绘的世界,因为他们根本就无法想象那样的生活。所以,这一点还是说明,新疆少数民族的文化,由于其地理环境的独特性,而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圈层,而对于圈子以为的文化,他们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够完全地接受。
在汉语的学习过程中,他们自然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张老师继续举例子说,少数民族的学生无法理解我们汉语文化中的各种各样的“笑”,比如冷笑,奸笑,皮笑肉不笑等等,他们就无法理解,因为他们对应的语言体系中,表达笑的词汇就比较单一,正如我们语言中表达“羊”的词汇比较单一是类似的。
另一个难点就是语法结构的教学,我们的语法体系对于拼音文字背景下的学生来说是很复杂的。另外,我们汉语表达的一般是高语境,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的句式变化很随意,往往是一句话表达的含义超过了语言本身,所以这又为学习带来了极大的障碍。
但是又如张老师所说,任何新事物只要尝试的次数多了也就会变得很熟练,学习语言也是如此。在张老师的教学中就很强调语言操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她要求学生们反复练习学过的汉语知识点,最后达到熟悉把握运用的程度。
在最后,张老师号召大家到少数民族地区去多实践,一来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也能够增加自己的人生经历,充实自己的生活。她尤其强调,语言的学习对于祖国的和平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因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普及率还不是很高,所以在与当地人交流的时候还存在着很大的语言障碍,这时常引起文化误解,由此而引发了很多不必要的民族矛盾。所以,张老师热切希望将来有更多从事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教学的工作者,大家对张老师都充满了深深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