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 首页  学院动态  信息速递

传播大讲堂第83期:关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舆论观点分析

编辑:我校 作者: 时间:2015-05-08 访问次数:119

       5月6日下午两点,西溪校区主楼426室,浙大传播大讲堂第83期讲座如约进行。这次,学院邀请到中国翻译研究院秘书长,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原主任姜加林老师,为我们做“关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舆论观点分析”的主题报告。

       姜加林老师穿着朴素,气质优雅,她长期从事新闻报道、传播和舆论研究工作,尤其在国际新闻舆论观察方面成就斐然。“习总书记在2013年9月就已提出‘一带一路’”构想,只是彼时国际舆论将其理解简单为中国暂时性的‘西进’策略,因此关注较少。”姜加林老师解释,“直到今年三月份,海南博鳌论坛上公布诸多‘一带一路’战略的具体实施细节,于是相关国际报道出现密集增长。”话音刚落,PPT上跳出一组数据:3月份,关于“一带一路”的中文报道1104篇,占全月的75%;英文报道964篇,占全月的70%。

       “所谓‘一带一路’,这个‘带’指的是区域,所以英文用‘zone’更加准确。”姜加林老师先为我们科普“一带一路”战略内涵——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5条线路涵盖东南亚、东北亚经济整合,并最终形成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大趋势。“这个战略占全球1/3陆地,涉及世界6成人口,项目非常多,旨在在加强与中国亚洲邻国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加深经济互补、科技合作、文化交流。”

       在过去的三月份,姜加林和外文局同事一起,对国际新闻报道进行密切观察研究,总结出如下九条关于“一带一路”的具有代表性国际观点。第一,重组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一带一路”战略列出数百项工程清单,能有效带动亚洲共同体的经济发展,而选择性吸收西方国家也推动全球经济长足进步。第二,遏制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可视作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再平衡。第三,具有多重战略意义,除单纯经济利益外,还有政治、文化、安全层面的考量。第四,标志中国转向重视周边外交。第五,战略将奠定中国的话语权。第六,解决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第七,为欧洲提供重要机遇。第八,中国梦的具体化。第九,“一带一路”战略具有政治和外交的双重风险。

       在自由提问环节,韦路老师对国际舆论是否存在差异性比较感兴趣。 姜加林老师回答说,“差异性是非常明显的。像欧盟国家就非常支持这项战略,有政治家在媒体上公开鼓励欧洲要抓住‘抓住这条通向东方的丝线’。像美国媒体就比较注意宣传战略的政治与外交风险。还有拉美记者在博鳌论坛上直接发问,为何不吸收拉美成员国?”说到这里,姜加林笑了,“因为我们坚定‘一带一路’是基于亚洲自身的区域性组织这一定位,而非全球性组织,拉美各国自然不在内。”

       新闻所研二学生鲁安琪则疑惑,“一带一路”的舆论宣传,为何出现“国外热国内冷”的怪象?对此,姜加林解释,这是国家高层出于战略考虑,要求国内媒体逐步释放信息。“我们国内媒体存在的问题时,报道角度过于宏观,应该以小见大,联系每一个国民的自身利益来阐释‘一带一路’的内涵。”姜加林意味深长地补充。

  

版权所有©6165cc金沙总站   版权所有:6165cc金沙总站(China)检测有限公司-BinG百科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