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云,我校新闻系2006届毕业生,现为浙江广电集团新蓝网新闻中心副主任。不久前,她从电视地面频道的民生新闻栏目,调到了同一集团内的新闻网站,也算是从传统媒体向媒体融合转型的一次尝试。
4月13日下午,余云来到西溪校区,和新闻专业大三的学弟学妹交流她从业十年的心得体会。
【别看不起“犄角旮旯”的民生新闻】
余云师姐在浙江电视台6频道以“关注民生,服务百姓”为宗旨的栏目——《1818黄金眼》,坚持做了十年的记者。“别人看不起、不愿意来的民生新闻频道,我们却敢拿它来PK央视新闻。”《1818黄金眼》每天要接听7000-8000个热线电话,七八个接线员三班倒。“白天接事件,晚上陪聊天”,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民生新闻独特的“市场环境”和社会地位。余云说,“你不看民生新闻,并不代表别人也不关注,这就是民生新闻背后的圈子”。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1818黄金眼》经常会面临不知道该将报料费给谁的“困窘”,因为一个新闻事件经常会有几百人向栏目报料。其中有一位职业报料人周大伯,为了报料每年夏天西湖边的第一朵荷花,甚至不惜借船、雇人。他骑着一辆电动三轮车,天天风里来雨里去,向各种媒体报料,根本就停不下来。
民生新闻是最苦的栏目之一。在1818栏目实习期间,余云和一帮实习生争着替指导老师值夜班,图的就是晚上一旦有突发新闻的话,实习生可以有机会出去拍热线新闻。有一次,一个7岁的小男孩,不幸掉进石灰坑,全身大面积烧伤。报道事件的过程中,记者找到了石灰坑的主人,结果对方是一个低保户,根本承担不了经济上的赔偿。“这个小男孩很漂亮很坚强,看到他照片的那一瞬间,我就决定,就算这个事情毫无头绪,我也要帮他做些什么。”节目播出后不久,制片人将一个信封递到了余云的手上,这是一名小学生捐赠的硬币。
关于这个事件,余云前前后后一共播发了80多篇稿子,筹到了六七十万的治疗款。就是这件事后,频道与实习生签就业合同,余云毅然签了字。
余云师姐承认,在做民生新闻的道路上,她也有过迷茫。但频道的一位老领导这样告诉她:“你做的事小是小,可都是帮助人、救人的事情,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
【找准自己的位子,记住让自己感动的瞬间】
为了报道浙江广电集团“彩虹计划”的公益助学活动,余云进猪圈、出外海、爬深山,和男同事打地铺,“距离近到都可以传绯闻的程度”,师姐自嘲道。可是,每次看到这些孩子被资助,就忍不住要哭。
余云师姐说她觉得最幸运的,就是自己在《1818黄金眼》的那几年,所有大的事件中都有自己的参与。比如,2008年杭州地铁施工塌陷事故,在萧山湘湖。当天,几乎所有报道都将完成的时候,当时的杭州市长蔡奇来到了事故现场。“我的耳机里传来后方演播室的指令:市长来了!冲啊!”。现场所有的记者,都在隔离带之外,她手里拿的还是有线话筒。冲?怎么冲?“我拿着话筒绕来绕去,钻、爬、跨 ,最后到了市长面前。耳朵里又传来‘好!快说!’”。说?说什么?“当时我鼓起勇气说出了第一句话:蔡市长,我们正在直播。”武警拉着蔡市长要走,可能市长想到正在直播,就留了下来。“我们隔着很远,探着头和对方说话。这次采访,一辈子都难忘。”
再比如,2011年的温州动车事故。余云他们蹲在高架桥维修通道的石阶上,看了两三个小时被抬出来的遗体,内心快濒临崩溃的时候,一个有生命体征的孩子,也就是后来被大家熟知的幸存者“小伊伊”被抬了出来。“那时,我甚至都不知道她的性别”,师姐说,在报道现场,几乎所有人都在为这个孩子鼓掌、加油,“我自认为当时情绪控制得还可以,看片子时才发现竟是那样语无伦次”。
【收视率和点击量,两边都要硬】
余云师姐在讲座开始,就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不做单纯的记者,要做一定意义上的“建设者”和“销售员”。她说,生产内容是做好新闻的关键,但在当下的新媒体背景下,不能忽略与新媒体的互动,要将内容更好地销售出去。
2014年4月,“329国道幼儿车祸”的案例,比较有说服力。事发当晚,目击者看到有一名女子,一次次地将一个婴儿扔向马路,最后扔在一辆大货车车轮底下,婴儿被碾压死亡。有人在微博上@1818黄金眼,使得栏目第一时间得到线索,并快速在电视台播出。
“但是,这还不足以说明新媒体的独特效用。”余云继续说,节目播出后,在1818黄金眼官方微博下面,有这样一条评论:“大货车司机是我妈妈的同事,现在他情绪已经崩溃了。”通过这条评论,记者迅速与此人取得联系,并得到了大货车司机的联系方式,进行了电话采访。“如果只靠传统媒体,我们无法获得司机的联系方式,交通管理部门也不会提供相关信息。可是有了网络这样的平台后,一切都有可能。”
回顾十年从业经验,余云这样告诫学弟学妹:不管你们将来选择了哪个方向,都要清楚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抱有一颗容易感动的心,又要有足够理性的思考,“去和新闻谈一场真正的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