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向何处发展?党报在市场竞争中如何通过改革重新焕发活力?报业集团走的是什么样的融合发展路径?党报如何定位、怎样编辑,才能获得读者认可?
4月8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高级记者李丹先生,在田家炳书院为我校的同学们做了题为《党报集团改革发展历史方位》的讲座,就这些问题和同学们展开深入的交流。
李丹老师首先介绍了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然后就浙江日报的集团化发展路径和媒介融合的探索做了重点阐释。
从1949年5月9日创刊至今,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由单一的纸质媒体,发展成为现在所属媒体超过35家,总资产逾80亿元,拥有30多家独资、控股子公司,业务涉及传媒、资本运营等多领域的省级报业集团,形成了以《浙江日报》《钱江晚报》《美术报》《海宁日报》《浙商》杂志和红旗出版社等为代表的印刷媒体平台集群,以及浙江在线、腾讯大浙网、边锋等网络媒体平台集群,拥有600多万报纸读者和4000万网络用户。
在总结浙报集团的发展路径和未来发展思路时,李丹老师概括出四点:内容架构再造、传播方式再造、组织流程再造和体制机制再造。
在谈到如何“构建枢纽型媒体应用服务平台”时,李丹提到了“集团大数据”概念,即建立网络媒体开放云服务平台、数字采编中心、用户数据库和内容资源仓库,利用多种平台构造新闻载体,鼓励个人开发者参与新闻运作,为包括特定企业用户在内的广大读者提供多样的新闻产品。
在提问互动环节,有同学提出传统媒体推出视频平台甚至办电视台,被视为其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途径,但要怎样克服落地等体制障碍的疑问。李丹老师表示,虽然传统媒体在进军视频领域的过程中,与同级电视台存在竞争,但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先从网络阵地开始尝试,后期通过并购地市电视台等资本运作模式达到全媒体发展的目标。目前,浙报集团已经开始在全媒体记者的培养上迈出了第一步,重要新闻已经可以做到报纸文字、视频的多平台新闻制作与推送。
在回答“媒介融合时代,纸质媒介特别是党报的未来究竟怎样”的问题时,李丹老师结合自身的体悟指出,报纸的优势在于触觉、质感以及它的多种附属功能,在长期的发展中报纸已经成为固定人群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的体现。在这方面的特质决定了报纸作为一种基本媒介形态会长期存在。
据了解,本次讲座是我校“媒体高管进校园”系列讲座的第一场。根据中宣部、教育部的联合部署,从2013下半年开始,国内知名媒体的高管将陆续走进校园,与同学们共话新闻热点、分享传媒感悟。本次讲座的主讲嘉宾李丹先生就是浙江省两位入选“媒体高管进校园”活动的媒体人之一。我校新闻系还将邀请更多媒体人走进课堂,给同学们创造更多了解业界动态的机会。(文字、摄影:张子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