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日中午,6165cc金沙总站2013年度科研总结暨2014年度科研动员大会在西溪主楼426室召开。会议由副院长胡志毅教授主持,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在内的43位教师出席了本次大会。
胡志毅教授总结了学院2013年度科研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他表示,在过去一年里学院科研工作快速发展,在项目申请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首先,沈语冰教授自行设计的课题《西方当代艺术理论文献翻译与研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实现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上零的突破。其次,学院共获得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1项重大项目,2项一般项目,1项青年项目),是学院近年来国家社科项目立项数最高的一年。其中韦路教授承担的《大数据时代全球信息传播格局可视化统计研究》项目,成为我校统计学学科自“十一五”以来首度立项,这标志着学科交叉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再者,学院教师在其他项目中获得的立项数,较之2012年也有明显增加,包括2项教育部项目立项,3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朱则杰教授负责的《清诗续考》为重点项目),3项省教育厅规划项目。
本年度学院教师获得多项科研成果奖项,量增质升、形势喜人。骆寒超教授、吴飞教授、邵培仁教授、吴赟副教授获得第六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朱则杰教授、韦路教授获得浙江省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李东晓老师获得二等奖。这是学院历年来在教育部及浙江省政府奖奖项评选中获得的最佳成绩。会上对到会的得奖教师表示了祝贺,并进行了表彰。
2013年,学院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积极举办参与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和学术论坛。2013年3月底,学院副院长胡志毅教授率团参加由英国利兹大学主办的寰球舞台国际学术研讨会;5月,学院与美国俄亥俄大学传播学院联合主办中美新闻传播双边学术会议之“全球化时代的传播史研究”;11月,学院主办“舞台中国:数字戏剧小型国际研讨会”;11月,学院参与主办了国际传播学会(ICA)2013年度在上海举行的区域性大会,这是该学会成立64年以来,首次登陆中国召开大会;12月,学院和我校国际影视发展研究院邀请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先生,在我校紫金港校区临水报告厅做了精彩演讲。这些会议加深了学院国际交流、加强了学院与国内外其他高校间的联系,同时也向国内外同行展示了学院的研究实力。
胡志毅教授还介绍了2014年度学院科研工作的要点,他指出,开年之初的工作重点是积极组织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项目的申报工作,特别是国家社科基金的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等,把好审核关,争取提高立项率,稳中求进;其次,为了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动性,鼓励教师多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在量的基础上实现质的提升,要进一步完善学院科研评价体系;继续主办更多的国际和国内学术研讨会,提高我院的知名度和竞争力。继续在青年教师和博士生中开展“清源-薪传”读书会等各项活动,继续做好浙大传播大讲堂等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的建设,努力扩大其影响力,邀请更多国内外著名学者来校讲学;进一步加强与国外著名大学与科研机构的联系与交流,派出更多的青年骨干教师出国进行学术访问,构建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对传媒与社会文化具有深入研究力、影响力乃至领导力的高水平学术梯队。
随后,吴飞院长和吕国华书记也对学校未来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大力度鼓励科研产出、以及提升科研成果质量等方面的基本思路进行了深入解读,鼓励全院教师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积极从事科研工作。
会上,骆寒超教授、沈语冰教授、朱则杰教授、韦路教授、范昀老师等数位教师还分享了自己开展科研工作的心得,介绍了申报课题的经验。骆寒超教授认为人文社科领域,做出好的研究成果,需要的是长期的积累,希望学校能重视文科发展,针对学科的特点制定政策;沈语冰教授表示,此次重大课题的申报成功,与学院的大力支持分不开,包括组织专门的论证会,邀请资深评委提出建议,进行了实质性修改。他和朱则杰教授都同样认为文科要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需要的是累积,但现在课题研究要求短时间结题,彼此是矛盾的,需要学校政策协调;韦路教授、范昀老师还介绍了自己申报国家社科课题的心路和经验。
最后,大家还与新进教师就科研工作展开了互动,围绕着课题申报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